24 小时
急诊电话
0827-7235120
官方微信
儿童保健 首页 > 健康教育 > 儿童保健

【科普】宝宝反复腹泻可能患有——乳糖不耐受
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6-01 浏览次数:377

糖不耐受,也称为乳糖不耐受症。是由于患者的乳糖酶活性降低,缺乏甚至缺失,导致进入肠道的乳糖吸收不良,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气体(氢气、二氧化碳等)和短链脂肪酸等,大量气体引起腹胀等症状,而未被消化的乳糖及其发酵产物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,流入肠道的水分增加,引起腹泻症状。

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,母乳中的乳糖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能量来源,乳糖进入体内后在小肠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,继而进入血液循环供人体利用。

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,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,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常发生腹泻等症状。

1.原发性乳糖酶缺乏。又名成人型乳糖缺乏,是乳糖不耐受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,表现为受基因调控的乳糖酶活性下降。

2.继发性乳糖酶缺乏。常常继发于其他的肠道疾病,因为其他疾病导致肠黏膜受损,无法正常吸收分解乳糖分子,在其他肠道疾病恢复后乳糖不耐受也自行消失。

3.先天性乳糖酶缺乏。是乳糖不耐受中的最严重的类型。患者先天缺乏相关的基因,乳糖酶严重缺乏甚至几乎没有,因此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即表现出严重的腹泻等症状。

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常见症状是腹泻,为稀水样便、泡沫状稀便,带酸臭味,婴儿可伴有非规律性哭闹,排气后缓解,也可有呕吐、腹胀、肠鸣音亢进,甚至引起较严重的脱水和酸中毒,停止喂哺乳类后症状减轻,不伴有发热。大便常规检验多为阴性。症状严重的患儿,甚至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。年长儿则以腹部不适、腹胀为多见。需与牛奶蛋白过敏、感染性肠炎鉴别!!!

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,同时避免营养缺乏。对于原发性乳糖酶缺乏,提倡减少乳糖摄入(并非严格禁止),对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则应终身禁食乳糖,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首要的治疗是针对原发病。

1.暂时给予去乳糖的饮食,如急性胃肠炎患儿出现乳糖不耐受,不并有营养不良,通过治疗肠道乳糖酶活性得到恢复后可进食含乳糖的饮食。

2.换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,有的奶粉用玉米浆干粉制成的糊精代替乳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。

3.多种益生菌制剂可以促进糖的消化及吸收,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,包括嗜热链球菌、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。对于糖吸收不良的患儿,在其急性腹泻期使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缓解腹泻症状,增加乳糖的吸收。

4.理论上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补充乳糖酶制剂。在摄食含乳糖食品之前,适当补充乳糖酶制剂,从而提高机体对乳糖的消化能力,最终达到缓解病症的目的。然而该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实施,因此会造成极高的治疗费用。

日常生活管理

1.喂食如半乳糖、添加乳糖酶的奶粉,根据患儿临床表现适量添加铁剂、钙剂、锌剂等,避免长期继发的贫血、骨质疏松等表现。

2.症状严重的成人患者需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。症状较轻患者亦可选择低乳糖奶及奶制品,如酸奶、奶酪或以豆浆替代。

3.避免空腹饮用牛奶。建议“少量多次饮奶”,从50ml开始逐渐增量,帮助肠道逐步适应。可与面包、饼干或馒头等固体食物搭配食用。 


分享到: 0